大梁科技logo大梁科技logo

热线电话:

18031347753

 | 注册

大梁商圈

0311-86897361

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观

文章编辑:大梁科技   发表日期:2021-03-01   浏览次数:943


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四维空间里成长,企业的成长被其CEO的思维所控制、所限制。这是德鲁克说的。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思维。比如羊毛出在猪身上,共享经济,众包,价值的重构,口碑,等等。这些可能都是很浮躁的互联网思维,这些东西不是互联网出来后才存在,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,它们在这个时点集中爆发出来。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现象上的东西,而是哲学上的互联网世界观。世界观是思维的底层代码。思维不可能超过世界观的高度而自己变异。

先说说工业时代的世界观。那个时代是由牛顿开始的,他发明三大定律,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工业时代就是牛顿时代。瓦特发明蒸汽机,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。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,也是对三大定律的一个应用。工业时代的世界观,我觉得是由四根支柱构成:决定论、因果论(精确讲应该是简单因果论)、机械论、还原论。决定论认为世界是物质性构成的。(简单)因果论认为世界是人类依据自己的知识和工具可直接观察清楚的的。机械论认为是可预测的。还原论认为是确定性的。

决定论。就像我们学过的物理一样,只要给一个初始条件,加上牛顿的定律,一定可以推导出未来的状态。(简单)因果论。一切都是由人类当前能理解能论证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,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知道结果。机械论。世界像钟表一样精确的走动,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。还原论。世界整体是由部分存在的,整体等于部分之和。在爱因斯坦之前,这些理论被当作真理,能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。甚至认为物理学已没需要再补充新东西了,包括哲学层面。

随着科学的发展,发现牛顿的定律仅适用于低速的宏观的物体,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解释的通。但若在微观世界里,若把比如时间这个纬度加上去,就完全不适用了。这就是它的bug。任何一个已知系统若出现一个bug,一定要用一个更大的系统来统一它,才能解释它。bug是悖谬点,更是机会点。我们认为系统之内是常识,跳出系统之外看是见识。见识比常识更重要。

见识比常识更重要。所以需要看到更高的纬度,降纬进行打击,这是非常高明的。牛顿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巨匠是爱因斯坦,他一个人开启了一个相对论时代。牛顿认为,质量和能量无关,爱因斯坦用一个公式,E等于MC的平方,把能量和质量统一起来了,引入时间作为一个纬度充分解释了光速情况下,速度越快,时间越慢。那爱因斯坦有没有bug,也是有的。他的理论无法解释波粒二象性,光是粒子还是波,这差不多持续了三百年的一个讨论。最后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,玻恩提出了概率波来解释。

粒子到底是什么状态,这是不确定的,它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。薛定谔指出了一个很复杂的波动方程,相当于哲学层面的,解释了粒子的状态。这是科学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实验,薛定谔的猫。这个猫是死是活,是不确定的,它的死活是取决于你是否观察。你不观察,它可能是活的,你观察,它可能是死的。所以爱因斯坦不能理解的就是上帝在掷色子吗,还有什么事是不确定的吗,他至死都无法理解。这个不止是科学之争,已经上升到哲学的世界观之争。

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,就同科学的发展一样。工业时代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,有相对足够的数据,能对未来进行准确的分析。现在的时代,市场变化速度超过企业的变化速度,专家的预测全部是错的,商业计划书通常也是错的,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工业时代对应牛顿世界观,互联网思维对应量子世界观。

互联网世界观也是四个支柱。概率论,不可知论(精准讲应该是复杂因果论。因果永远是成立的,只是当前的人类还没能力论证因和果之间的复杂逻辑),整体论,自组织。

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,从决定论到了概率论。不能预言每次结果,但可以确定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。工业时代,我去银行贷款,扩大产能降低成本,然后可以赢得用户,销售出产品,基本是一定的。互联网时代,比如你生产手机,不是说足够多的产能、价格降的足够低就一定能卖的出去。诺基亚产能最高,肯定可以成本最低,销售网络最广泛。但最终崛起的是小米、苹果。康德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哲学家,他就提出不可知论(复杂因果论)。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。

不可知论。互联网时代不可知才是常态,确定的结论恰恰是不靠谱的。原来最重要的假设是,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什么,我知道解决方案和产品是什么,去解决之前认定的需求。恰恰这里非常危险,原来我们以为两者都知道,但大部分情况我们只是自以为知道,对用户和市场的了解很可能得是错的。承认不可知论是创业的前提。物质世界里,我确定知道这个事物的存在。在量子世界,占主导地位的是不可知论。

热力学和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,都是源于发现了不可知论,最后才提出了波粒二象性。你不知道是波还是粒子,取决于你此时的观察,取决于你此时全新的认知。

第三个支柱是整体论。之前的还原论认为,整体等于部分之和。整体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。多出来的部分是连接。这两瓶水加起来不是两瓶水,还有两瓶水之间的连接。基本粒子分到最后,可以发现由连接而有的一种相互关系是它的一个永远存在的本质。有个著名实验叫量子纠缠,我们知道两个量子,如果你观察它时,它是各自不断旋绕的,即使把它俩隔离很远,它俩依然是维持一种互为正反的旋绕。

几乎伟大的思想家的思维方式都是整体论的思想。像特斯拉和马斯克也常讲的“第一原理”。这其实就是整体论的一个概述,它可以利用第一原理的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。我们大部分人生活中总是去比较,别人做的好,我也去做,比他做的更好,更大。这种叫持续性创新,这种只能产生小的发展,不能产生颠覆性的发展。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,一层一层剥开事物的表象,看到里面的本质,再从本质再往上走。不是说我在宝马和通用的基础上再做一个更好的车,那样很难超越宝马和通用。马斯克做的车,是从来没做过车的人靠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个车。

第四根支柱是自组织。从基本粒子到生物,到自然界,到社会科学,到社会网络,都是自组织。《混沌到秩序》里说,跟能量和质量一样,自组织是物体的内在属性。它内在就存在自组织的状态,比如说分子、原子,很多排列,特别的有规律。相邻个体之间的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,涌现出的整体上的复杂性,就是自组织。(这个复杂的自组织机制,可能就导致了一定程度的“不可知”,也就是复杂因果)。微信的朋友圈,包括群,就是一种自组织。没人规定这个群必须怎么样产生、怎么运转,是一个自组织的状态。规则也非常简单,微信群的规则是所有社区里最简单的规则,一秒钟里拉两个人就成了一个群。但微信群实际上也是所有社区里最复杂的一个。第一是最大的,第二内容产生是最丰富的,参与者是最广泛的。只有在简单规则下才能涌现出巨大的复杂性。

这次股灾,我相信微信的广泛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你看到微信的群和朋友圈加剧了恐慌情绪的传播,加速传播。优衣库视频也可以看到,内容不需要在互联网的某个网页或搜索引擎里更甚至在微博上出现,内容都在群里以及朋友之间快速被转发。这远远超过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。

自然是自组织的,生命是自组织的,社会动物是自组织的,社会网络也是自组织的。成千万条鱼在海里像一头巨兽一样的游动,拐弯。鱼和鱼之间看似没交流,鱼的整体运动,好象有人在指挥一样。这种一致性怎么来的,为什么没有鱼跑到外面去。单个蚂蚁是己知的行为最简单的动物,百万只蚂蚁在一起就会组成一个整体,形成集体智能。它知道怎么去绑架,有人护卫,有人供给,有人获取食物,分工特别好。一只蜜蜂只有6天的记忆,作为整体的蜂巢却有180天的记忆,是一只蜜蜂寿命的两倍。

《失控》里说,随着成员数目增加,两个或更多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性增长。当连接足够多就会产生群体行为的动态特性,量变引发质变。有个游戏,白格子代表生,黑格子代表死,一个科学家设立游戏规则,任何一个格子的活邻居少于两个就死掉,活邻居为2-3个就继续活,活邻居大于3个就死掉。整个系统就像生命体,不断死亡,不断合并,不断延展。美国很多科学家在玩这个游戏。自然、生命、动物都是自组织,人类社会是否也是自组织。有两个人跑到大街上往天空看,就吸引一些人往天空看,从而吸引更多人往天空看。不需要有人去引导,不需要有人去组织。

还有一个概念叫所谓的“5%知情者”。在一个公司里,只需要5%的人知道要达成目标,就会有90%的机会让其他成员达成目标。随着团队越来越大,需要的比例群越来越小,内部的传播和自组织是存在的。

亚当斯密说过,微观的自利行为会使得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均衡,市场的这种自组织行为称为“看不见的手”。比如股市,当估值过高,很快就有人做空,当估值过低,就会有人抄底,不需要有人刻意引导。个体的自利行为,使市场整体向均值回归。

这个新的世界观对我们有什么启发。科斯说,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两个深厚的认知基础上的,承认无知和包容不确定性。不可知论不是消极,而是要求我们的视野从客体变为主体,态度从傲慢变成谦虚。需要我们从计划变成认知,从规划变成演化。从决定论到概率论进化,就需要我们承认这世界是不可预测的。不知道终点在哪里,每天都是起点。对于一个团体,最重要不是制定执行计划,而是制定认知计划、学习计划,对当天每一种新的情况产生新的认知,这才是最关键的。

原来的科学管理流程是,我们已知用户需求,然后制定一个解决办法,中间靠计划、执行、评估做推进,这在工业时代是合适的。工业时代是相对稳定的环境,足够多的已知数据,可以预测未来。石油巨头、钢铁巨头、煤炭巨头、汽车巨头,都是靠泰勒的科学管理指导生产。知道总共有多大市场容量,投入多少钱去研发,什么时候产出,做多大的市场,投入多大的预算,可以卖出多少量,产生多少利润。但互联网时代,若按这样的方式去做往往是错误的。往往是过剩的。

互联网时代首先有不确定性,这才是市场上唯一确定的事。创新在加速,市场就不可知,原来的商业计划常常是错的。阿里一开始目标是一个企业黄页,接下来做了一个B2B,再孵化出支付宝,现在构成一个大生态。360想做一个论坛搜索,靠这个融到钱,做不下去时,一个小团队摸索出了一个安全卫士,再衍生到浏览器、导航、360助手。百度最早期的商业计划书是给门户提供搜索引擎,拿到第一笔钱。等拿到第二笔钱时是计划做中国市场的CDN。后来又做了一个企业搜索。这三样都没做起来。后来做自己的搜索门户才起来了。

创业者首先要假设,世界是不可知的,假设预测都是错误的,首先要制定学习计划而不是实施计划。这是商业的一个重大变化,从火箭式到精益式创业的变化。火箭式就是工业时代这种,投入几千人,搞一个什么东西出来。微软就是火箭式,每一个版本都投入大量人去做,每一个版本都做销售计划。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没一款产品是成功的。它有最多的钱,最多的工程师,占据了桌面,但在互联网时代一无所获。

谷歌的精益创业,它不是去计划,去做一个什么东西,而是有一个实验室,推出一些小玩意让用户试。公司里20%的时间可以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。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。Facebook一开始就是把大学女生的照片扒下来,比较一下谁更漂亮,很简单一个玩意,在哈佛推广,慢慢在其它学校推广,做到东海岸、西海岸、全美、全世界。它没说一开始就做一款社交软件覆盖全美,它每一步都是迭代,小步前进。

iPhone刚出来时网速极慢,容易丢包,没任何app,没导航,摄象头200万像素,那时诺基亚是500万,它没横向键盘,没剪切复制,只有黑色背景壁纸。当时诺基亚的副总裁参加发布会,兴奋的给总部说,iPhone完全没戏,他们完全不懂手机。但很快它迭代到了iPhone3时就很成熟了。诺基亚就从2000多亿美金变到70多亿出售给微软。

一个从A点直接到B点的直线不会存在了。一条不断往复、螺旋前进的曲线才是新常态。小米的粉丝经济的成功概率是一个伪命题,但小米的产品打磨、小步快跑才是它的精髓。很多人试图去学它的粉丝经济和参与感。我觉得扯淡的成份比较多。用户只要用着你东西好,为什么要参与。iPhone开过多少粉丝见面会,送出了什么福利?iPhone用户也没说我要去苹果公司干个嘛。

可能粉丝经济只是障眼法,产品才是硬道理。雷军做一个黑匣子,若真的是粉丝经济就可以卖出去,如果产品不行就应该卖不出去。工业时代,行动是居于中心位置的。在新的世界观的指导下,行动跟认知跟反思是并列的。一个公司的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、反思能力是并列的。一个公司要变成学习型组织,这是一个基本要求。

现在看到一种形式,上来就把摊子铺很大,恨不得面面俱到,布好局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,弄几个副总裁,十几个总监,然后每个部门都安排好人,一开始连市场BD营销,都设立好。然后就是追求完美,总想把产品打磨到尽善尽美才推。在新的世界观下,这是错的。在市场竞争中,不完美时就应该推出来,不断迭代,收到用户反馈和市场认知,产生新的认知。这下才知道,原来用户对网速慢不能容忍,用户对没有应用不能容忍。

小步快跑,坚持每天发现一两个小问题,这是做产品的精髓。这句话是中国唯一的七星级产品经理说的,产品是演化过来的,不是规划出来的,微信的每一个版本该做什么,是等上一版本发布后才确定,都是在不断迭代,他没说什么半年计划,或者准备引领什么潮流。规划都是骗人的,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好。我们做天使投资,收到一些商业计划,每一个月花多少钱,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了。这除了骗人就是骗自己,没用。

为什么Uber的逼格比其它打车软件高。它是没计划的,灵活的。它拓展一个市场需要三个人,产品经理、市场经理、运营经理。到那个城市做调研,做出一个报告,发给总部,批完就实施。它因地制宜,会制造惊喜感。市场永远比你想象中快,神舟专车的事件一夜就爆出来,你怎么去应对它。把眼前的事做到极致,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呈现。不用去忧虑和规划明天是什么样。精益创业不是为省钱,是为了速度,这个观点很重要。《精益创业》这本书里有两个概念。一个叫MVP,最小可执行单位,任何一个大的想法都可以拆分出一个最小的可执行单元,去验证它打磨它,直到可以复制推广。一个叫fail fast fail cheap,就是小步快跑,快速迭代。有一个想法就早点试错,早点调整,早点会更有价值。

所以我们推导出一个概念,想生就生,该死就死,这句话我觉得是描述市场经济的最到位的一句话。企业里也应该这样。新的点子想出来就做出来,不行就应该死。

精益创业需要超级扁平的结构,精英小团队,去中心化。与此相反的是朝鲜,金正恩去视察,他鼓掌别人就要鼓掌,一个人在他讲话时打瞌睡就被枪毙了。这里面没有个体。

我看到很多创业计划书,画一个框框,董事长、CEO、几个副总裁、多个总监,下面几个部门,部门下面几个小组。很多传统行业的人出来做企业就是这样,这不是一个扁平的结构。其实微信群就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项目的组织架构了。你在公司里面,假设你不是老板,但你跟老板在几个群里,参与讨论一些事,这是决定你地位的,它比你的职位更重要。

微信群已经不是一个小团队的组织架构了,它甚至成为你在社会整个大组织里面的体现了。你在什么样的群里,那个群是什么样的参与度,直接决定你的信息获取,直接影响到你在后面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。自组织的微信群成为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图,更真实的反映每个人的位置。社会组织形式的变迁,农业文明是以家庭为中心,不管收税还是征兵,一户出两兵。工业文明以公司为中心。互联网文明,是去中心化的公司。

原来一个部级官员看到的信息可能和你看到的信息,可能相差百倍。现在,我相信一个部级官员看到的信息和你看到的信息,在很小的差距范围内。你的群若足够多,看到的信息不比他少。原来中心化,现在扁平化。

KAKAO是韩国的微信,当时出来时有500人,自上而下只有CEO、部长、组员三个级别。组员和组长能上能下,组员可以越过组长给CEO汇报。它的产品分成很多小组,每个小组两个工程师,一个产品经理,一个UI设计,探索各种机会。KAOKAO这个产品就是其中一个小组做出来的,很多小组都失败了。后来觉得这个产品增长挺好,整个公司就把很多精力都投到这上面来。我相信那个CEO管理都是通过KAOKAO来开会。

精益创新有两条路径,一个是产品颠覆,有本书《颠覆式创新》专门讲。产品颠覆要么便宜,要么方便。最重要的能低端颠覆,屌丝逆袭,或者降维攻击。有本书《创新者的窘境》,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“回不去的低端”。大公司为什么不能创新,因为它是被高中端客户所指引,客户使它没办法回到低端重新发展。很多颠覆是从低端起源。

硬盘最早是18寸,领导品牌有几家,当出现13寸硬盘,领导品牌就想,我的客户不需要这样的硬盘,于是就不生产。新公司就生产这样的硬盘,去拓展新客户。后来出现5寸硬盘,以此类推。硬盘在短短二十年里每一拨都有领导者,领导者在新的一拨里都没做起来。芯片领域里,英特尔很有钱,也很有技术,但在手机芯片里份额几乎是零。因为原来的客户结构阻碍了它从移动芯片开始做起。

精益创业不仅适合小公司,也适合大公司。像微信,腾讯就是大公司。微信其实也是精益创业出来的产品,它每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发展。当时腾讯至少四个团队同时做微信这样的产品。在别的公司就做不到,好像是浪费资源。马化腾有一句话,如果微信不是长在腾讯,他们根本挡不住。

大公司有没有能力把自己变的更扁平,让精干的团队去创业,像小米的团队是非常扁平的。现在很多公司未老先衰,还没有到很大,从普通员工到CEO、总裁、高级副总裁、副总裁、总监、高级经理、经理,一个非常复杂的层级,这种不太可能精益创业。

现在企业管理有一个很流行的东西叫KPI。一些大公司比如索尼就是被KPI所累。KPI在工业时代是容易理解的。在不确定性的时代,KPI往往是害人的。业务如果非常稳定,没人竞争,制定KPI就有意义。全新的市场,制定KPI完全没意义。这个时代KPI不能反映出一个公司创新的活力。要完成KPI最简单的方法是扼杀竞争。创新没法完成KPI,创新也不是靠KPI规划出来的。

雷军说了一句话非常牛逼,最好有足够多的钱,在大方向里折腾,去精益迭代。这样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。足够多的钱就使你经得起折腾。小米第一款是米1,我们看到的米1,但之前还有一个版本是失败的,当时没发布,后来是以小米青春版的模式甩卖出去的。如果前面融的钱少,就经不起折腾,可能死掉。你要融到足够多的钱,在一个大的赛道里才经得起折腾。


关键词:软件订制开发公司、做公众号的公司




上一篇:为什么说软件定制化远比你想象的重要?

下一篇:开发的微信小程序都有哪些应用场景

相关新闻